HituxSearch
废塑料进口为何总被误解?

废塑料进口为何总被误解?

来源:废旧塑料回收 2017-9-7 19:03:33      点击:
废塑料进口为何总被误解?
近来,塑料紫菜,塑料大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社会上、网络上对于塑料有很多误解。去年的《塑料王国》描述了全世界塑料垃圾在中国的处理情况,并着重突出了处理塑料垃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此片一出,主流媒体更是找到了口诛笔伐的对象,一时间,废塑料进口加工行业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即便相关行业人士通过部分媒体发声,试图向公众描述真实的行业情况,但大多遭到了无视。有些人甚至在研究是不是可以禁止废塑料的进口,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堵住悠悠众口,但这样做真的就能保护环境了吗?
“洋垃圾”的真面目
“洋垃圾”是社会上的一种俗称,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在进口管理环节,相关主管部门一般不使用“洋垃圾”一词。严格来说,所谓的“洋垃圾”是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
那么,究竟哪些固体废物属于“洋垃圾”呢?环保部于2009 年公布了一份目录,详细规定了禁止类的固体废物即“洋垃圾”共有十二大项80多个小项,包括以下六类都属于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洋垃圾”:废动植物产品;矿渣、矿灰及残渣;废橡胶、皮革;废弃的机电产品和设备;医疗废物;旧衣物。
此外,在固体废料进口过程中,由于夹杂物超过国家环控标准的限值、废塑料未有效破碎或清洁、放射性超标、夹杂禁有物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以及非法走私废料入境等等因素,导致废料进口被外界冠以“洋垃圾”之名,而饱受垢病。
进口废塑料的来源
我国塑料原料物资一直处于匮乏状态。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很少有人回收废旧塑料,大多只是进行简单填埋,90年代中后期,废旧塑料开始零星进口。因为当时国家并不富裕,工业底子薄,自己生产的塑料原料不够用,就将国外一些品质不错的废旧塑料拿回来重新加工,当时进口量很小,主要是国外工厂的塑料残次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工业已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的重要轻工行业。好的发展势头带来旺盛的原料需求,然而国内塑料原料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生产消费的需要,因此,塑料需求的增加带动了废塑料进口的增加。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后,国内各口岸的废旧塑料进口量开始猛增。
国家对废塑料进口频频管控:
2008年1月29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五部委发布2008年11号公告,其中“使用过的塑料袋、膜、网”被列入《禁止进口废物目录》,并发布《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 试行)》,以图阻止有毒有害“洋垃圾”入境。
2008年2月28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三部委发布对2008年11号公告的解释,规定:禁止进口使用过的废塑料袋、膜、网,是指从居民家收集的或从生活垃圾中分拣出的已使用过的塑料袋、膜、网,以及已使用过的农用地膜等。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塑料回收行业的影响显著,海关分类装运、分类通关政策开始在广东地区试行,环保部发布新的进口废物目录。
2011年,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明确了有关固体废料的几项禁止行为:禁止境外的固废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禁止进口危险废物;禁止以热能回收为目的的进口固体废物;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废物;禁止进口境内产生量或者对存量大且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尚无适用国家环境保护控制标准等强制性要求的固体废物;禁止固体废物转口贸易;禁止以凭指示交货方式承运固体废物入境。
2012年1月至12月,中国海关开展“国门之盾”行动,重点打击毒品、枪支、涉黄涉非、有害固体废物、文物和濒危物种走私,矿产品出口走私,骗取出口退税等。
2012年8月24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制定《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向非法从事废塑加工企业“鸣枪示警”。
2013年,全国海关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加强固体废物监管、打击“洋垃圾”走私的“绿篱”专项行动。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执行,新环保法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而且监管者也要被监督。
2017年2月7日海关总署部署全国海关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走私“国门利剑2017”联合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废塑料等固体废物走私违法活动。
 
废塑料进口亟待正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进口废塑料被某些社会媒体冠以“洋垃圾”之名,而被社会及公众严重误读。其实,媒体及公众普遍忽略了隐藏在固体废料回收与再利用之中的巨大环境、经济价值。就拿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来说,我国每年回收再生废塑料1500万吨,等于节约或减少进口1300万吨塑料原料,等于节约或减少进口大约3000~4500多万吨原油。
废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能够每年同时减少垃圾填埋800万吨,减少由于使用石油等原生材料炼制乙烯而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与从原油直接制造塑料相比,还可节省70%的能耗,废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之巨大可见一斑。
但是新闻机构和管理机构几乎没有对废塑料回收进行积极宣传和引导工作。舆论导向只关注再生行业产生的污染,却忽视了工业污染问题其实是我国整个工业体系的通病。
社会也只关注前些年废塑料进口过程中出现的走私夹带、违法转移无法处理的垃圾等问题,却并未对过去存在的问题,和最近几年国家主管部门以及行业自身共同对行业改善与进步所付出的努力作出合理的量化分析,这也就更加难以让公众了解废塑料回收产业的真实情况,难以让社会和公众充分了解和接受塑料再生行业乃至整个循环经济产业。
所以,希望通过禁止废塑料的进口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无疑是一种片面化的思想。